
2025年11月8日,20th E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EAI Chinacom 2025)国际会议公布了2025年最佳论文奖入选名单,我室姜官旺、贾子晔副教授、崔灿、朱秋明教授和吴启晖教授等人撰写的题为《DRO-Based Computation Offloading and Trajectory Design for Low-Altitude Networks》的论文成功入选。本次大会共录取47篇论文,经专题技术委员会评审和推荐,最终评选出4篇最佳论文(Best Paper),获奖率为8.5%。该论文的入选凸显我室重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反映出我室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也是我室一直重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等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第六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计算服务需求。在地面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配备了计算资源的低空网络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然而,由于环境因素和用户行为的影响,任务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如何在考虑不确定任务下,优化计算卸载决策与无人机轨迹,仍然是降低时延的核心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室发表的论文《DRO-Based Computation Offloading and Trajectory Design for Low-Altitude Networks》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和高空平台协作的低空网络架构,考虑任务大小的不确定性,结合无人机与高空平台的协同能力,有效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与计算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论文设计了一种分布鲁棒计算卸载与轨迹优化算法,通过优化卸载策略和无人机轨迹,实现了鲁棒性与时延的平衡。
未来,我室将持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低空经济发展前沿,深入开展无人机协同与空地融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低空空域资源与通信及计算资源的高效协同,为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EAI Chinacom 是信息通信技术领域致力于推动创新的知名盛会。会议旨在汇聚全球中外研究人员与行业实践者,围绕通信、网络、信号处理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理论进展展开广泛探讨。
作者简介
姜官旺,202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低空智联网方向的相关研究。
贾子晔,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获得中国科协青托、江苏省青托、南京市留学人员资助A类等人才计划。从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低空智联网、低空经济等方向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在IEEE JSAC、IEEE TWC、IEEE TCOM、IEEE TVT、IEEE NETWORK、IEEE ICC、IEEE GLOBECOM等TOP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谷歌学术引用1300+;受理/授权专利20余项;担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青年委员、IEEE Member、电子学会会员、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担任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编委、《数据采集与处理》青年编委、《通信学报》青年编委等;长期担任IEEE JSAC、IEEE TWC、IEEE TMC等权威期刊审稿人,获得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 2024最佳审稿人;曾担任IEEE GLOBECOM、IEEE WCNC等国际会议的TPC Member及Session Chai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重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
崔灿,2023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低空智联网方向的相关研究。
朱秋明,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担任IEEE Senior Member,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面向深空探测/无人机/车联网的无线通信;无线信道测量建模与数字孪生;电磁频谱态势可视化测绘与认知等。在IEEE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最佳会议论文5篇,中英文著作5部,美国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主编电子学会标准1项;获得IET全球创新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防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信息系统预研项目、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项目2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5院、航天8院、航天1院、中航612所、中电41所、中电54所和中电14所等多个型号装备,获得探月工程项目、火星探测项目和珠海航展感谢信。
吴启晖,二级教授/博导,IEEE Fellow,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工信部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与会士;专业研究方向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认知与决策信息论、电磁频谱空间安全管控,发表SCI论文3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Google他引13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705次,获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IEEE Globecom、IEEE VTC2014-Fall(旗舰会议)、IEEE WCSP2018和IEEE WCSP2009最佳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IET全球创新奖2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并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北斗卫星、探月工程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