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
第十九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
在南京大学举行
此前,我室荣获
“揭榜挂帅”赛道
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人工智能+”赛道
三等奖1项
赛道 | 作品名称 | 所获奖项 | 指导老师 | 团队成员 |
揭榜挂帅 | “空中鹰眼”:5G-A与视觉联动的黑飞无人机空地协同实时精准定位跟踪系统 | 特等奖 | 董超、屈毓锛、郑康 | 金宏辉、杨程皓、杨杰睿、周泓棣、郜俐钧、赵梓辰、苟金润、邓熙、糜骏辉、臧博宇 |
宽频智眼—AI 驱动的宽带未知无人机信号低采样率捕捉与识别系统 | 二等奖 | 董培浩 | 吴少杰、王靖淳、李仁彬、李双双、吴宏凯、张家腾 | |
人工智能+ | 空中可移动追踪智能反射表面收发通信一体化系统 | 三等奖 | 孔祥鲲、戚楠、李明磊 | 朱嘉琦、黄颖新、刘沛淇、徐晓帆、邹余坤、徐振家、董羽丰、李国龙、唐佳瑞、傅圣杰 |
各赛道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空中鹰眼”:5G-A与视觉联动的黑飞无人机空地协同实时精准定位跟踪系统
项目等次:揭榜挂帅国赛特等奖
指导老师:董超、屈毓锛、郑康
团队成员:金宏辉、杨程皓、杨杰睿、周泓棣、郜俐钧、赵梓辰、苟金润、邓熙、糜骏辉、臧博宇
项目简介:本作品针对5G-A在低空监视中感知范围受限、定位精度不足与监视时效性低等痛点,创新融合5G-A通感一体与空中多视角视觉信息,构建了一套空地协同的黑飞无人机实时精准定位跟踪系统。通过5G-A监视与视觉监视一体化、5G-A与空中多视角协同感知及5G-A与自组网联合通信,实现更广、更准、更快的“黑飞”无人机监视。作品已成功试用,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项目名称:宽频智眼—AI 驱动的宽带未知无人机信号低采样率捕捉与识别系统
项目等次:揭榜挂帅国赛二等奖
指导老师:董培浩
团队成员:吴少杰、王靖淳、李仁彬、李双双、吴宏凯、张家腾
项目简介:宽带非标非合作无人机信号的快速捕获与识别是低空安全管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面对多无人机信号宽频带分布和不同调制方式混用的复杂特性,项目团队提出基于次奈奎斯特采样与深度学习的创新方案,通过对宽带频谱感知与自动调制分类联合建模,融入CBAM注意力和LSTM等关键网络结构,设计了感知识别一体化的智能模型,构建出了具备低成本、低延时、高精度的宽带无人机信号智能识别系统。

项目名称:空中可移动追踪智能反射表面收发通信一体化系统
项目等次:人工智能+国赛三等奖
指导老师:孔祥鲲、戚楠、李明磊
团队成员:朱嘉琦、黄颖新、刘沛淇、徐晓帆、邹余坤、徐振家、董羽丰、李国龙、唐佳瑞、傅圣杰
项目简介:现有5G基站有线固定部署,难以适应高动态业务与应急通信需求。无人机搭载基站实现动态覆盖,是通信系统重要发展方向。传统射频通信也因成本高、灵活性差、易受干扰及安全性低等问题受限。本项目首创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可移动追踪智能反射表面收发通信一体化系统,突破智能远距离目标识别、智能感知与动态频谱分配以及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定向波束成形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现RIS通信基站和地面接收系统的稳定数据传输及多用户实时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