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9 日,我室组织召开了 6G 低空通感一体化技术研讨会,朱秋明教授、贾子晔副教授、林志鹏副教授、仲伟志副教授、鲍军委老师,以及学院硕博士研究生等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同时,我室邀请了来自维也纳工业大学的 Markus Rupp 教授、Philipp Svoboda 高级研究员,以及斯洛文尼亚约瑟夫史蒂凡研究院的 Tomaž Javornik 教授、Andrej Hrovat 研究员,开展学术讲座与合作研讨。
朱秋明教授作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我校概况,并对四位海外专家及其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三位专家分别就不同技术方向作专题报告,Markus Rupp 教授以 “卫星与地面网络融合” 为核心主题展开分享。首先介绍了地面网络建模中所采用的 5G 模拟器,继而阐述卫星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趋势,最后重点围绕低轨卫星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进行了详细解读。
Philipp Svoboda 高级研究员以 “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 6G 和智能铁路” 为主题,提出结合 AI 技术优化 5G 网络 —— 实现信号精准预测与吞吐量提升,并展望 6G 在高精度定位、设备及车辆连接上的高级功能;Tomaž Javornik 教授围绕 “无人机群的物联网协同定位”,详解协同定位核心技术,包括无线电定位、传感器融合及低功耗 IoT 设备的分散式解决方案;Andrej Hrovat 研究员针对 “从带宽限制到感知增益:6G 多频段 ISAC”,剖析多频段 ISAC 技术对 6G 感知性能的提升潜力,及技术落地的关键挑战。随后,我室与两所海外机构三方,围绕低空通感一体化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度研讨。经充分交流,三方初步达成合作共识,计划从三方面推进协作:一是实现实验室资源与研究数据的共享互通,为联合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定期学术研讨机制,持续追踪领域前沿;三是通过远程指导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我室学生提供针对性科研指导,助力人才培养。
会后,朱秋明、贾子晔和仲伟志等老师带领专家一行参观了天地一体认知智能实验室,对实验室整体情况、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展示了无人机频谱认知仪、无人机信道测量仪、无人机测向仪等测量设备。